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学普”行动扩大试点正在进行时

教育导报网>新闻 2020-01-10 10:36

111111.png

教育导报》记者 钟兴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洪亮而情感充沛的朗诵回荡在会场上空,令人振聋发聩。日前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举办的“迎新年幼儿‘学前学普’”成果展示汇报演出现场,一群来自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幼教点的学生们身着彝族服装,正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朗诵着《少年中国说》。他们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掌声。

令人惊讶的是,几个月前,这些学生大多不会说普通话。该幼教点教师陈娇告诉记者,许多学生们刚入学时听不懂普通话,上课乃至日常交流都有困难。那么为什么孩子们的转变会这么大呢?原来在2019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雷波县召开了“学前学普”行动试点现场推进会议上,明确要求把乐山市同属彝族聚居区的马边县、峨边县和民族待遇县金口河区(以下简称“两县一区”)也纳入“学普”行动试点范围。

近日,记者走访了“两县一区”多所幼儿园,了解乐山市在“学普”行动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学普”行动为幼儿园师生带来的变化。

 全面摸清家底,让“学普”行动有的放矢

222222.png

陈兰2014年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当乐山市率先实施“一村一幼”建设消息传到她的耳朵里时,她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机会,收拾行李回到家乡金口河。陈兰家在山上,小时候她没读过幼儿园,导致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她吃过不少亏,“希望其他孩子不要走我的老路。”陈兰决定在家乡的学前教育上奉献一份力量。

很快陈兰就拿到了金口河区吉星乡中心幼儿园的聘用合同,但是当她斗志昂扬地走进课堂,拿起学生信息表的一瞬间,心里咯噔一声,“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彝族留守儿童。我尝试着用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但他们用一口我听不懂的语言回应我。”

无独有偶,马边县荣丁光荣新村幼儿园教师张金艳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她的班上有17个小朋友,其中16人是彝族。“这些小朋友生活在纯彝族村寨,从小就是说彝语,很少和汉族小朋友接触,所以我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

“大班的孩子好一些,经过一两年的相处,吱吱呜呜还能勉强沟通,但是小班和新入园的小朋友沟通就极其困难。”峨边县红花乡双桥村幼儿园教师李英说。每当秋季学期开学前,很多老师都在为即将入学的小朋友们犯愁。

然后,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前,一场组织严密、行动迅捷的“学普”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8月,乐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工作方案》(乐委办〔2019〕74号),对“学普”行动的工作目标及措施行了详细的规划,将“学普”行动分为三个阶段:2019年8月底前为准备阶段,2019年秋季学期为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春季学期为常态化实施阶段,并在2020年8月底接受试点工作考核验收。

“‘学普’行动要精准有效,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适龄儿童普通话水平台账。”乐山市学前学普办公室副主任罗杰告诉记者,2019年7月和8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和省市脱贫办、教育部门及项目支持单位北京华言公司多次深入“两县一区”,完成了对9191名3至6周岁幼儿的进行首次全员测试,其中能听懂会说普通话的2740人,能听懂不会说的3889人,听不懂不会说的2562人。峨边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建勇告诉记者,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全县幼儿普通话水平迅速提升,能听懂会说普通话的由29%上升到47%,听不懂不会说的从24%下降到了13%。

与此同时,乐山市财政局落实了市级试点工作经费140万,乐山市扶贫开发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获得首批省级专项资金983.22万元。乐山市政府还将“学普”行动列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范围,发挥浙江四市对口帮扶“两县一区”的教育人才力量,并落实专项扶持资金410万元,全力助推“两县一区”试点。

9月开学前,试点工作实现了“两县一区”乡镇和村全覆盖,达到村级幼教点289个。开学时,“两县一区”347个幼儿班的594名配备辅导员,都收到了《教学计划手册》《教学内容》、《安全记录手册》、《辅导员应知应会》、《游戏100例》、《挂图》、《看图说话》、《农村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导》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教辅资料,共计5464册。每个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成长手册和辅导员记录手册制度,总共配发幼儿成长和辅导员《护照》11000余册。 

狠抓村幼辅导员培训,保障师资水平

不仅是学生,在“两县一区”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的村幼辅导员也不在少数,但课堂上他们任然坚持用蹩脚的普通话与学生沟通,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提升普通话水平。马边县建设乡三溪村幼儿园的吉克麻尔经常在课间大声朗读书籍,请同事帮她纠正字音和声调,每次练习都用手机录音,反复练习、比对。回到家里,吉克麻尔还像小孩子一样跟着电视里学普通话,引得读三年的女儿哈哈大笑。2017年11月,吉克麻尔第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只考了78.3分,但她并没有灰心,学习更加勤奋了,要求家里人也必须说普话,第二年她拿到了普通话二级乙等资格证书。 

“村幼辅导员普通话水平、保教水平、整体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能力不适应需要,是制约‘学普’行动成效的关键因素”罗杰介绍,“两县一区”的594名辅导员中,本科生82人,大专生472人,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40人,具备教师资格证512人,普通话等级证554人。“村幼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因此,“学普”行动期间,乐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华言公司共同开展师资培训,采取市级骨干培训、县级全员培训和集中面训、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帮助所有辅导员掌握学前教育教学规范、常规管理策略等知识,截至2019年12月已培训辅导员2000余人次。此外,市县两级还配备专兼职培训工作人员16名,制定了工作规程,加强其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9月28日,吉克麻尔参加了北京华言公司主办的“学前学普工作”培训会。会上专家们对声母、韵母、音变等发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并教导老师们从歌曲童谣、交际对话、生活词汇方面,对学生开展“听、唱、读、演”等练习活动。还传授了浸润式情景教学法、快乐体验教学法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吉克麻尔感激地说:“这次培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普通话的重要和深奥。更启发我,幼儿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引入先进教学方式。”

以前,吉克麻尔为了用普通话上好课,会在课前把课上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反复演练,有时甚至可以背下来。现在,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只是她的课堂更加多元了,她常常鼓励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带着学生们学习普通话儿歌,定期举办普通话诗歌朗读比赛。在班级的一角还打造了一个属于学生们的乐园,带着学生在这个角落里玩配音游戏。乐园里还有一只可爱的复读小鸭子,孩子们对着小鸭子说话时,小鸭子就会用普通话重复一遍。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创新驱动提炼试点成果 微信图片_20200110103351.jpg

“乐山条件好些,应做得更快更好。”这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北京华言公司提交的乐山市“两县一区”调研报告上留下的批注。2019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教育部扶贫办在乐山召开“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要在乐山打造出全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示范区。

那么乐山如何才能做得更快更好呢?乐山市部分学前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推普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反复的论证,最终给出的答案是:科研引路、创新驱动。2019年12月,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文,批准了全市“学前学普”科研总课题——《提升彝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立项。

罗杰介绍,为高标准、高起点探索总结全市示范经验成果,提供智力支持和智慧保障,乐山市在市县两级教育科研(学前教育)机构、优质品牌幼儿园,以及浙江援乐教师中,遴选了42位资深专家、骨干教师,组建市、县两级专家团,并与华言公司为代表的高层科研团队配合,开展课题研究。

市级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宋晓萍告诉记者,《提升彝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是乐山市“学前学普”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总课题,将聚焦彝区学龄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总体目标,以活动为核心载体,全面总结“学前学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保障、教学内容、方法模式、评价考核等措施与经验,其下设10个子课题进行支撑。

目前,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了彝区儿童普通话学习现状与需求,并形成调查报告。宋晓萍介绍,2020年春季学期,课题组将针对教师、家长、儿童学习普通话情况,开发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家园共育、特色手工、童话剧表演等适宜的活动,提升彝区教师普通话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彝区儿童普通话水平提升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对活动的实施状况和成效,进行归纳总结,提取经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峨边县专家组组长田璇认为,课题研究将教师培训、幼儿的教学活动、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可谓“三位一体”,有一举三得的效果,尤其在增强家长的普通话教育意识上,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只有让家长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作用,‘学普’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她说。 

市县两级课题组在各自负责的区域都组建了微信群,区域内的幼儿园教师都在其中。老师们的困惑可以在群里交流讨论,寻找解决方案。“不仅是学前学普,保教质量等相关问题,都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得到解答。”金口河区永和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孙丽媛说。课题研究也启发着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在按照“学普”行动周计划表上课过程中发现,语言类的活动和训练过多,使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时间减少。她建议:“希望在今后的计划表中,适当增加动手实践的内容。”

编辑/一审: 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