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策略

教育导报网>教研 2020-03-11 16:57

作者:廖良国

习作教学资源是习作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元素,是学生学习写作、习得习作能力的重要因子。建构系统、丰富的习作教学资源,能使习作教学有方向、有序列、有活力;科学利用习作教学资源,能使学生学习写作有素材、有动力、有发展。如何科学开发、有效利用习作教学资源呢?

一、以课标为纲,明晰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是课改理念的浓缩与精炼再现,学科课程标准是引领学科教学的指挥棒。方向不明,如何前行?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弄清小学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正确把握每一学段的要求和目标,细化单元习作核心目标,努力将笼统宽泛的要求转化为精准有效的目标,使课标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才能系统、有序开发习作教学资源,使我们的习作教学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一)小学习作教学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小学习作教学总目标从写作内容、文风、语言表达等方面,为小学生习作明确了要求,指明了作文的功能在于交际,不是为了得高分数、好等级,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是学习、生活乃至今后工作的“必备品”。

(二)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第一学段是“写话”而不称“习作”,第二、三学段是“习作”而不称“写作”,“这是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从题材、文体、语言、书写、标点符号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1.第一学段:利用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重在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大胆说、写,要求说话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和态度自然,写话做到指代较清楚、语句较完整、意思较连贯。

2.第二学段:利用中年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重在引导留心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年级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小动物、熟悉的人、周围环境、学校生活等,让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并进行片段描写;四年级让学生通过对家庭、课堂、校园、社会生活中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件,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第三学段:利用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重在引导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习作从观察作文转向“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注重学生应用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习作自改能力的培养。 

二、以教材为目,系统建构。在习作教学方面,统编语文教材对习作涉及的观察、想象、表达、修改等基本能力,每个年级重点培养什么,都做到了系统规划,明确具体,使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序列化;配合每学期的八次单元习作,还设计了课后小练笔,使习作编排立体化;统编教材在编制习作题目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习作题材生活化;统编教材对每次习作的具体写法都予以点醒和引导,使习作指导具体化。结合统编教材在习作编排上的特点,有效整合习作教学资源,系统推进,分序列实施。

(一)阅读与习作并重。阅读课文与写作相互配合、呼应,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这个层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思品课,要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指引,用心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揣摩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获取作者表达的秘诀。同时,抓住典型的语言形式、抓住典型的结构、抓住典型的写作技巧、抓住特殊表达方式、抓住课文插图、抓住文本空白处、抓住情感激荡处,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堂进行小片段的仿写、创写。随课文、随课境的及时练写,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使阅读与写作并驾齐驱。

(二)习作单元凸显习作关键能力培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让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从“随意安排”走向“有意安排”,教学目标从“模糊”变为“清晰”, 让习作课程目标更系统,让习作教学内容更聚焦,让习作学习实践更落实。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3-6年级的8个习作单元,其内容包含人事景物、纪实想象、叙事说理、叙述描写。具体分布为:三上,留心观察;三下,展开大胆的想象;四上,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下,按一定顺序写景物;五上,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六下,表达真情实感。如此,充分体现了习作关键能力训练的有序性、阶段性、持续性。

每个“习作单元”由导语、课文(精读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和习作等六个板块组成。“导语”,点明阅读和习作两方面的学习要求;“精读课文”,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交流平台”,意在通过对话交流形式对该单元学生重点要学习的写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是对精读课文学习的回顾和写法的提炼,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初试身手”,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方法表达,进一步了解学生习作方法的掌握情况;“习作例文”,借助例文的旁注和课后思考练习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让学生再度感知写作方法。几个板块,虽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目标指向一致,都是为最后的习作“铺路”, 凸显了“感性认识----理性把握----实践运用”的学习路径,有利于整体推进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形成。

(三)助学系统、口语交际等为习作助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安排,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园地等与习作教学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利于整体推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语文园地》的“综合实践”: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整合几个板块的学习活动,活化读、说、写的形式,增加学生练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助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三、以学生为本,多维勾连。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体验、思维是不容忽视的习作教学资源;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学生习作素材的源头活水,更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喜闻乐见的活动相勾连,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经历、见闻、体验,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科学整合、系统开发资源,为习作教学提质增效。

(一)与多学科学习相勾连。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语言、大量的习作素材、新颖的表达方式。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生发习作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还能提高学生多学科的学业成绩,进而促进学科教学的共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与课外阅读相勾连。海量的课外优秀读物,内容丰富、知识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技法、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与课外阅读勾连,挖掘习作素材和话题,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三)与生活相勾连。生活即经历,生活即成长。写作再现生活,生活需要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相勾连,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发习作教学资源,创设写作真实场景,为学生习作注入源头活水。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开发习作教学资源,让学生介绍“生活小窍门”,写“生活随记”,进行“自我介绍”“自我推荐”;对作好事的同学写表扬信,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对他人提出建议;为本地特产写“广告语”,为当地景点写“导游词”……

(四)与活动相勾连。学校、班级的活动异彩纷呈,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筹划、组织、展演,将各种活动作为习作教学资源,让学生写活动主持词、演讲稿、新闻报道……

做习作教学的有心人,习作教学的资源无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习作课堂教学魅力无穷。

(作者信息:廖良国,四川省南江县教研室副主任,巴中市小语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首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编辑/一审: 夏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