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转场

教育导报网>教研 2020-04-27 17:29

作者:何小波/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A老师赛课,第一次试讲,尽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认读生字、朗读课文就占了10多分钟,而“略读提示”的问题提出后,少部分学生能短时间内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和解答,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地听、茫然地想,不知所措的状态。

阅读本是美好而愉快的事,因此不少人称之为“悦读”。然而,当“阅读”遇到“教学”,于是便有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等三维目标,还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引导、课堂练习、家庭作业,于是课内外便有了听写、默写、组词、造句等各种考点和训练。阅读被教学变成了切片,变成了一个一个环节,不再是畅快的事,更难得“酣畅淋漓”之感。阅读教学之繁杂之累,让文质兼美的课文不再可爱,如何让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化繁为简,实现“悦读越美”的华丽转场,这是一个陈旧却并没完全被破解的问题。

可是,教学必定有目标、有任务,必定要求质量,也必定以考试等方式检测质量。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更是要完成国家的意志,在立德树人的语境下,首先是保底目标——打基础——为学生打基础是基础教育之本。过去我们理解这个“打基础”,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后走向“三维”,而今指向“核心素养”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三维”聚合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是诗性的、感性的,教学是科学的、严谨的,语文与教学似乎是矛盾的,处理不好这矛盾,便会造成阅读与教学的冲突。尤其是统编教材,这种矛盾更加明显。“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统编教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更加强调读书,在自由的、多样化的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然而“自由的、多样化”易导致阅读教学的“随意性”。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化解这种矛盾呢?

“我们是小学语文老师,对于高中语文新课标如何定义语文课程,应当关心和了解,这对于用好部编语文教材,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会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阅读教学应该聚焦这四个方面,方能避免“随意性”,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便是要努力将语文的人文性与教学的科学性有机融合,让阅读教学不再是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而是学习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解决学生内在与外在遭遇的种种问题,学习运用“阅读”这个“工具”和“路径”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如此,“阅读”便成了有温度的“工具”和“路径”。用此工具一路赏析、一路发现、一路百转千回、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 A老师重新审视目标,删减教学内容,精简课堂语言,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实现从“面面俱到”到“删繁就简”的转变,从“蜻蜓点水”到“有所发现”……A老师因而一举夺得赛课特等奖。

综上所述,最好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教阅读知识和技法,还提供“运用场”,更教会如何思考,如何看待自己、自然、社会,教的是看人生周遭世界的态度和视角,既见人所见,又能开脑洞,见人所未见,发现文本的“水帘洞”,发现语言文字立着的景、立着的象、立着的意、立着的情……最终是立着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有思想有精神的人、有温度有风华的人……


编辑/一审: 夏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