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赢了”,值得庆贺吗?

教育导报网>家教 2020-05-22 19:20

育儿就像取经,我们知道要往哪儿去,却料不到路上会出现什么“妖魔鬼怪”。1岁,是追着跑,生怕他抓什么危险物品吃;3岁,是抢玩具,一不注意就和小朋友发生矛盾;6岁,是愁学习,一谈作业鸡飞狗跳;12岁,是青春期,我们成了孩子“反抗”的权威,动不动就“别问”“别说”“别管”……每一次,孩子出现我们不满意、不喜欢、不认同的行为,都让我们抓狂。每一次对抗,都是对父母耐心的挑战,多希望有屡试不爽的“管教孩子大法”,让这些对抗速战速决。尤其是,当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让我们忙得像陀螺的时候。

确实有这样的方法,一用就灵。婴儿时期,是“哭声免疫法”,孩童时期,是“黄荆棍下出好人”,再长大是“冷处理”,不打不骂,给一个眼神,让孩子体会,等孩子受不了“我不被父母爱了”“我不值得所有人爱了”的感觉,主动求饶。……从结果来说,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并且会让我们有一种“赢了”的成就感:我管孩子有一套,真棒!

在女儿婴儿期时,我们最大的烦恼是她爱哭闹,动不动就大哭,又不会说话,只有不断地猜测,是渴了?饿了?尿布脏了?想抱了?常常是试了好几种方法,才终于不哭了。有时,直到不哭了,也不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因为认同西尔斯亲密育儿的观念,总觉得积极回应就对了,哪怕麻烦一点。

这个阶段,育儿群里总有人善意提醒,不要惯着孩子,积极回应的结果就是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前不久还有媒体报道,有家长付费学习“哭声免疫法”,孩子在卧室哭得撕心裂肺,母亲还在客厅发消息到群里问应不应该进去看看。等孩子哭了一个小时终于不哭了,妈妈走进卧室才发现孩子已经没了呼吸。多么惨痛的教训!

如果不出事,这个妈妈可能还会感谢“哭声免疫法”,帮她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多免疫几次,孩子就真的不怎么哭了。

但给孩子“下猛药”的后果,我们未必承受得起。

朋友在咨询室遇到一个小孩,8岁了,还不太说话,追着问他会偶尔说几句话,绝大部分时候可以一个字不说。朋友了解到,孩子在婴儿期,母亲就用过“哭声免疫法”。暴力也是一样,那些打奶奶、打父母的孩子,大多有个被暴力对待的童年。

“哭声免疫”的孩子,是“怒了,言了,但没用”;被打骂的孩子,是“敢怒不敢言”;而被“冷暴力”的孩子,则是“不敢怒也不敢言”。他们有一个共通性,就是内心真实的自我被压抑,按父母希望的方式行事。

我们赢了,孩子“乖”了,就是好事吗?未必。孩子是生活在未来的,如果按照父母的意志去生活,必将是落后于时代的。唯有细心地呵护孩子的意志,让他勇于尝试,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观、行为体系,既充分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又有益于他人和社会,这样,长大之后,他才能在推进社会进步的滚滚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


编辑/一审: 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