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家人”

教育导报网>教研 2020-07-23 11:05

——2020对话川渝•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侧记

实习记者 梁童童

“我们交换一瓶矿泉水,还是各自拥有一瓶矿泉水。但是交换思想,就有可能碰撞出更多火花,更多想法。”关于川渝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提出看法。7月17日, 由四川教育电视台、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巴川中学、新鸥鹏教育小镇协办的“2020对话川渝•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在蓉举行。

围绕如何落地双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川渝两地教育资源的融合与共建共享,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成都树德中学校长胡霞、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长周迎春、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长张和松、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巴川中学总校长郭洪几位校长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和松指出,必须明确,川渝地区的学校不只是此次参会的几个学校,要认真分析、研究两地基础教育现状。比起硬软件设施、师生源都有优势的“名校”,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地区和学校更应得到关注和支持,才能真正促进双城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抱团的分析研究,找出成渝的学校与国内其他地区、国外的差异在哪,取长补短,将会更加有利于两地教育的共同成长。

胡霞认同应把成渝两地视为一个整体,放到全国的背景下来看。“双城经济圈是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中,我们教育行业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要如何理解基础教育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撑?我们要找难点、痛点,去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是概念上的炒作。”

胡霞认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痛点在于课堂。“我们现在几乎都有重课程、轻课堂的问题,但课堂才是教师的真正的培养基,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聚焦课堂就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生长点。”

同时,成渝两地在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就是一种资源。“重庆的红色文化,成都‘天府之国’的传统,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在学生身上实现通达,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家人。我们各有特色,但又有共同的目标;如何将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地推进,是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期待的。”

周迎春、欧健、田间三位校长则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成立一个学校“联盟”的设想:建立一批川渝两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学校联盟,有系统的纲领,有更加专业、深刻的定位,有具体的研究成果;有明确的组织运行机制,保证联盟能够真正地落地。事实上,此前成都石室中学、重庆八中已经是“西部名校联盟”的成员,已经展开过多次合作和研讨;周迎春和田间都认为,新的联盟完全可以借鉴西部名校联盟的发展经验。西部名校联盟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已经举行了8届教学研讨会,致力于打破优质学校交流的地域壁垒。研讨会主要围绕同课异构的展示、交流、评议,以及教学研究主题研讨会进行,共谋教师、学生、课堂的深层发展。

除了借鉴已有的经验,田间还提到,要尤其用好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掘线上课程的点播、录播功能,实现最高效的资源共享。“建好课程教学平台,学生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课程是中心。课程怎么实施,课堂才是关键。”除了线上的资源共享,线下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去重庆坐动车也只要一两个小时。我们要让教师们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领略不同学校的教学风格和文化,真正给老师提供一个学习的天地。”

早在4月,川渝两地省级教育部门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川渝两地将推动落实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基础教育是其中之一。《协议》明确鼓励双方互派中小学教师、校长挂职交流,实现优质智慧课堂和数字教育资源面向两地师生开放;鼓励优质民办学校开展符合国家规定的跨区域合作办学,而此次郭洪校长代表参会的巴川中学是一个先行者:去年,德阳巴川中学已经正式投用。郭洪表示,对于成渝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巴川系的所有学校都将全力支持。此次论坛的举行,无疑是促进成渝地区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优质中学开展跨省域合作的重要一步,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一条“情感连接、智慧碰撞”的桥梁纽带。

 


编辑/一审: 夏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