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孩子的道路才是稳妥的——一位职中学生家长的分享带来的启示

教育导报网>家教 2021-01-15 18:28

“父母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但是只有适合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最稳妥的。”家长张亮分享道。

在日前举行的成都市第一届职教叙事大会上,张亮作为家长代表,分享了自己女儿的成长案例。孩子初中毕业时,面临学习方向的选择,读普高还是职高,家人意见不一,产生了冲突。大家都想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张亮觉得,家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要根据女儿的实际情况判断。

最终,家里人达成一致,让孩子读职中。进入职中,女儿不再迷茫,努力方向明确,还参加了不少学校的社团活动,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如今,读高三的女儿即将升入高职,张亮着实感到高兴。

张亮家庭的案例具有普遍性,值得与大家分享。

孩子该不该读中职,成了一家人争论的焦点

初中3年,张亮的女儿张芷萌都很努力,但文化成绩一直不理想。这让张芷萌感到迷茫,特别是看到好朋友因为成绩优秀得奖,看到有特长的同学去参加活动而受到重视,她愈发情绪低落。

张亮看在眼里,心疼又心急。他时常与女儿交流,鼓励她突破自我束缚,他告诉女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就好。于是,女儿在学习之余,参加拉拉队表演,参加合唱比赛,也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舞蹈。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张芷萌,重拾了信心。

2018年中考结束后,张芷萌面临第一个人生道路选择:读普高还是读职高。身边很多家长觉得读普高才是更好的选择,读中职就意味着将来低人一等,对于女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家人为此讨论,分成了两大阵营,争论得面红耳赤。姥姥和妈妈坚持认为女儿必须读普通高中,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姥爷和张亮则认为,孩子的人生道路不是只有进入普通高中,考上大学这一条路,选择一条适合她的成长道路才是最稳妥的。

张亮与女儿再次交流,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同时咨询了朋友,也查阅了很多关于普高与职高的相关资料。

最终,家人和女儿达成一致:读中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

孩子在中职校目标明确,还拿了国家奖学金

分享女儿的故事时,张亮脸上始终洋溢着骄傲之情。这缘于他看到了这两年女儿的成长与变化,这让他坚定地认为,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张芷萌进入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在学校教育的引领下,张芷萌开始制定自己的高中3年规划,张亮和学校老师一起帮助她修正完善。张芷萌告诉张亮,她要重新开始,努力去塑造一个新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张亮听了十分欣慰,觉得女儿长大了。

高一时,张芷萌代表学校参加成都市首届职教成果展的清音表演《锦城诗韵话职教》,很辛苦,从训练到参加表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她回家后还在跟着音乐,用盘子和筷子对着镜子进行反复练习,一次一次纠正自己的动作。

“这表现出她对这件事的认真和坚持,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正是幼儿教师要具备的爱和责任。”张亮说,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女儿对中职教育的喜爱,尽管学业苦,但是她愿意投入。

两年时间,张芷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与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从部员一步步成长为学生会主席。经过层层选拔,她获得了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如今,张芷萌正在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并期待着步入大学生活。“我希望她梦想成真。”张亮自豪地说。

记者感言

道路千万条,家长不用为了面子把孩子逼上独木桥

张亮及其女儿的故事,表面看,是要不要选择职教,家人的冲突也是由此产生。但背后涉及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做选择的教育难题。

有的家长,孩子学业压力本来就重,但他们看到邻居孩子或孩子的同学在上补习班,就赶紧跑去为孩子报名;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艺体兴趣爱好,早早就掐灭其燃起的热情;有的家长,不顾孩子是否适合读名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为子女争取,给孩子学习加码。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或者某个学校的要求,但是,中小学孩子的人生选择和学习方式,很大的选择权还是在父母手中。上述“有的”家长,美其名曰为孩子着想,但殊不知是以爱之名不给予孩子成长的任何自由。

比起在学业上给予孩子“最好”的,不如在行为习惯和品行上多引导孩子,锻炼其意志,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去年,我们举办的“教育故事汇”第三场,职场妈妈 Tina在演讲中提到,儿子上初中后,她曾为了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而纠结。丈夫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报补习班到底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你的面子?”于是,夫妇俩放弃了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喜欢骑行,父母就跟着一起锻炼,全家一起参加铁人三项,最终,儿子成绩没有落下,还收获了更多。

这在本质上与张亮的选择一样,就是从孩子成长实际出发,而不是为了父母。道路千万条,如果父母一意孤行,可能导致孩子背负太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最终的现实可能与预期差距过大,也会进一步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正如张亮所说,选择一条适合孩子的成长道路才是最稳妥的。

编辑/一审: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