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行走在田野间的经济学教授

教育导报网>人物 2019-11-26 15:58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党总支书记、院长、主编……这些头衔被李萍轻轻省略,只剩下她跋涉在绿水青山、深入到千门万户的学者身影。

李萍2.JPG

作为高考恢复后的首届西财考生,之前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赋予了李萍强烈的社会关怀,直面社会现实、服务社会既是她从事经济学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也是其学术追求和旨趣所在,矢志于做“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的学术研究。

李萍常对学生说:“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为做实、做新、做深“三农”问题、乡村振兴这篇历史性大课题、大文章,十多年来,李萍和她的学生重点围绕城乡发展、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村减贫、乡村振兴发展等重大而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持、研究了3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奔走在乡间田野,“用脚做学问”。

每到一地,李萍带领学生或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和基层干部面对面访谈,或入户问卷访谈调研,力图掌握较为真实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力求通过田野调研,加强与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沟通交流,发挥高校研究人员的相对优势,在共同构建对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体系中,着重关注他们的物质与生活关怀(增收、包括财产性收入增加)、精神与文化关怀、人文关怀,通过研究成果、政策建议等方式对他们提供切实的社会关怀。

由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繁忙,李萍和她带领的科研团队主要利用暑假进行田野调查。农业农村调研地点往往多在贫困山区,需要长时间行进在盘山公路上。对于长期有晕车、心脏不适、失眠困扰等老毛病的李萍来说,舟车劳顿和炎炎烈日下奔走于田间地头,无疑加重了身体的病痛及负担。但是,考虑到研究的需要,只要一有机会,李萍总是积极带着学生和研究团队去各地调研。

调研常常是应贫困山区、农村基层单位现实难题的咨询邀请而行,在与农业农村有关主管单位、农村乡镇村组基层同志、农户走访座谈中,李萍善于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解释现实问题,特别注重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与基层实施的衔接,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新问题,同时提出因时因地制宜的可行性建议。

李萍来自农村社会经济现实调研的理论成果曾作为《光明日报》内部文稿上报中央各部委领导批阅,为省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并被采纳,对许多重要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在指导学生上,李萍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不在乎周末、年假或深更半夜,指导、修改学生的科研和毕业论文成为生活常态,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宽阔胸怀,将为后辈学子解惑引路置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之上,和学生之间形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教学相长关系,慢慢带出了一个扎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三农”问题的研究团队。

社会关怀、家国情怀和师者胸怀,铸就了李萍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和经济学者特有的学术品格与师德修养。

编辑/一审: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