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成果实现有效转化

教育导报网>新闻 2019-11-30 21:43

_DSC1996.JPG 《教育导报》讯(记者 何元凯 摄影报道)11月30日,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牵头单位、各协同单位及各分中心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据悉,“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以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的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10月正式获批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自中心组建以来,各个协同单位紧密合作,围绕“国家急需”这一目标要求,结合自身优势,重点针对藏羌彝走廊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协同联合攻关。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玉彬表示,西南民族大学建校伊始就确定了“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并一以贯之。经过几十年的办学积累,学校在藏羌彝研究方面已经发展成为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和优势的学科领域。本次学术年会的研讨成果,将对促进民族地区特别是藏羌彝走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发挥积极作用,在“四个服务”中作出更大贡献。

“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学术年上,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万果汇报了2019年工作和2020工作计划。他指出,藏羌彝走廊覆盖7省(区)11市(州),占到西部省市数量一半以上。该区域宗教文化多元,民族问题复杂交织,系统深入地研究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促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心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万果介绍,2019年,中心紧紧围绕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协同攻关,取得了一些较为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智库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在各协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带领100余名博士、硕士组成10余个调研组分赴甘孜、阿坝、凉山、雅安、马边、峨边、叙永以及云南大理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形成了10余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学术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得到中央与地方各级重视,实现有效转化,为服务藏羌彝走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编辑/一审: 殷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