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天建:我愿做一名美术启蒙教育家

教育导报网>人物>教师风采 2019-12-20 16:31

■本报记者夏应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禹天建,深圳市高级美术教师、著名新闻漫画家、插画家。作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已有逾千幅漫画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青年文摘》等报刊杂志发表,并先后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漫画展览与比赛,漫画作品《眼压》《路》入选2018罗马尼亚 DEVA国际漫画大赛,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

禹天建聚焦教育题材,用艺术的形式、幽默的笔触,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教育的思考和社会的责任担当融于画幅之间,形成了简约美观、针砭时弊、以画载道的鲜明风格。今年以来,禹天建为本报绘制了大量关于师德师风、生涯教育、师范生教育等话题类漫画、插画,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禹天建,这位白发艺术家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实际他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个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早就跨越了小学教师的范畴与水准。从事小学教育40年的他认为:当好一名美术教师,不在于为艺术院校培养一二个画家与艺术家,更多地在于对孩子们作好“美的启蒙”,要在普通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对美的兴趣和种子,让他们对“美”具有感知力,而自己就是一名朝“美术启蒙教育家”方向努力的教师。

1.jpg

一名为教育画像的教师

12月9日,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的教师曾明常有些激动地拿到了教育导报》,在当期的师德师风版上,他怀念高中老师吕鸣望的文章饿了,吃面》发表了。该文是今年四川省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征文”之一,因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被专家评委推荐发表。更让曾明常感慨不已的是,这篇15年前自己在吕老师去世之时在其灵前写下的絮语”,配上了酷似吕鸣望的画像插图,没有什么能比这种形式更能告慰和纪念一名好教师了。

版面上,一张黑白插画引人注目:一名站立的年轻学子背着书包、手捧一碗面条,画面主体是一位饱经沧桑、略显憔悴的中年教师的脸庞,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李庄中学古旧的校门、苍翠的树木,远处是起飞的大雁……这幅插画,禹天建用了两周时间构思,才绘制完成。动笔之前,他通过本报编辑向曾明常索取了他求学时期和吕老师的合影照片、李庄中学的老照片等等。

为了画好这名老教师,禹天建一改过去幽默夸张的绘画风格,用写实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已经去世15年的普通教师吕鸣望的形象。“这篇太感人了!我要用最朴实的表现力以及写实的画法来表现这一主题。”

每次接到编辑的约稿,禹天建总是反复阅读文章,紧紧抓住文章和自己内心的共鸣点,反复构思。每次交稿的时间都是凌晨三四点,他说,夜深人静,思路清晰,自己才能聚精会神地画出好作品。

禹天建的插画更长于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和对教育事业的担当感。在画《遇见你们给了我最好的时光》《种桃种李种春风》和《扣好师范生的第一颗扣子》这样的师德文章时,禹天建不仅仅用夸张与想象的漫画手法,而且还融入了装饰的元素,力求以体现唯美的画面。让教师的形象有些变形与夸张,体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对比之下,学生的形象多是无邪、可爱、天真和美好。

他说,自己本是教师,对教育的爱之切,让自己一生画教育漫画;而对教育的爱之深,才铸就一辈子美术教育的道路。

一辈子做好“美术日记”的课题

禹天建1956年6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因为父亲在邮局工作,小时候,他和弟弟禹天成常常盼望着爸爸带回来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和《小朋友》等杂志,杂志上总有些漂亮的漫画和插图。“感谢家父,为我们种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每个月,我们拿着这些报刊杂志开心得不得了,看到这么棒的漫画与插画,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兄弟俩看呀……画呀……那时光真的美好、真的精彩。”说起过去的岁月,禹天建感慨万千。几十年后,他已从深圳小学美术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但是仍然心里还想着美术教育,念着他钟爱的美术日记课题。

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后,禹天建来到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当上了一名美术教师。“美术教师就光是教孩子画画吗?”深刻体会到美术具有强烈育人功能的教师禹天建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美术,不仅仅是绘画,美术是表达人自己、表达人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禹天建提出了“美术日记”的概念。他利用每周两节的课堂,让学生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下一天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任务布置下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常常用记日记画配图形式记录和家长吃饭、游玩、买东西等各种场景,在图画的空白处,他们写下有趣的文字,稚嫩、天真然而真实,并有儿童自己的角度。

“美术日记图文并茂,能使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培养,使儿童的绘画技能和写作能力都得到训练,是对少儿实施美育的好手段。”禹天建提出了绘画日记、美术作文、图画通信为主的一系列图文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将绘画与日记融为一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这一改革创新很快得到了学校和教研部门的认同和推广。《南京日报》以《启蒙图》为标题,对禹天建的探索进行报道。《扬子晚报》发表了《美术日记诱导儿童习画——美术教师禹天建的可贵探索》。

之后,禹天建思索如何将“赏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美术日记的课题研究之中。他在学校举办了“儿童美术日记专题展览”他在《江苏教育》杂志上也发表了教学论文,他辅导学生的美术日记作品也在《南京日报》上整版刊登……在美术教育界产生一定影响。

1992年,深圳市罗湖区教研室约请禹天建到深圳任教,从此,禹天建离开家乡南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和勇于创业的激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投身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他牢牢记住晓庄师范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勉励自己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合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

2.jpg

一名美术教育的启蒙者

来到深圳,禹天建将“绘画日记”的课题进行拓展和升华,迈向一名真正的“美术启蒙教育家”。

1997年,禹天建出版著作《儿童绘画日记欣赏与指导》。接着,他又将教育实践与形式创设为“小学图文综合艺术教育”的模式,在深圳市教科所立项。2003年,他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图文综合发展学生思维》,提出:以画写结合的形式,树立美术教育的新观念,形成绘画日记美术作文等一系列“图文艺术教育”课程,将美术和写作有机融合,扩大美育的参与面;2000年,禹天建参加了深圳市创新发育实验“七 S”项目总课题的子课题《建构主义的教和学策略》实验与研究工作;2002年,他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禹天建不仅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创新,更在美术教育理论上努力钻研,学术成果丰硕,先后在各种学术报刊杂志发表美术教育论文与文章近百篇,并获得各种奖项。

“美术教育不光是培养少数人当画家,最主要是要让普遍的学生都能得到收获;美术教学也不是教狭窄的知识,不是画得‘像’就是成功,而是通过美术教育,为他们走上社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提供助力。”禹天建最开心的事情,是收到一名现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的信。学生告诉他,自己在读建筑专业,感谢老师小时候给他“绘画日记”的训练,让他受益匪浅。“绘画是一种技能,可以用画的方式把事情记录下来,同时配上文字,但愿大家都能应用这种方法,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禹天建说。

退休以后,除了给报刊杂志配插图、画漫画以外,禹天建还在深圳市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教孩子们画画,还在批改着孩子们的“美术日记”。这些年,禹天建欣喜地看到现在孩子们方法越来越多、表现的题材也越来越丰富。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觉得自己在成为美术启蒙教育家的路上才刚刚起步,我只能退而不休,加倍努力,将美术的种子种到更多孩子的心中。”禹天建说,教师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也包括培育社会上的人。他希望能用更多的插画、漫画,将美、将教育的责任传递给每一个人。

编辑/一审: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