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家长怎么看?

教育导报网>家教 2020-04-24 18:31

每年四五月份,正是成都“小升初”学生最为忙碌的时候,投递简历、面谈学生、面谈家长……全家总动员在各中学轮番转场。今年的景象却完全不同,没有一个学生收到民办学校招生通知,公办学校的特长生招生也毫无音信。

武侯区六年级学生兰兰(化名)参加某机构组织的考试,据说可以直通某热门民办中学,没想到一个科目还没考完,就被紧急叫停,兰兰妈妈被告知机构属于违规招生。

4月17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成都市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明确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等名义挑选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初中学校特长生招生。

这意味着,成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升学,一律通过划片就近入学或电脑随机摇号确定学位。

■ 记者 胡敏

全部免试入学,“择校热”变“冷思考”

4月17日,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政后的几天,各大公众号推出的“公民同招”分析文章全部成为了热门,一些机构组织的“公民同招”讲座群,几个小时人数就达到400多人。家长们都想知道,“公民同招”新政之下,孩子的学校该怎么选?

根据以往的惯例,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一般比公办学校提前几周,不少家长将公办学校作为保底,同时,带孩子到多所民办学校面谈,也可能收到好几所民办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再从中选择一所心仪的学校就读。

而“公民同招”新政之下,公办民办学校同时招生,“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学生只能填报一所民办学校志愿,如果未被录取,再参加公办初中分片区的摇号,小学则是按学区确定学位。

几个变化引起家长注意:以前可以参加多所民办学校的面谈,今年只能填报一所民办学校;全面取消所有的选拔性考试或面谈,小学和初中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一律电脑随机录取;全面取消初中学校特长生招生;招生录取工作全部通过统一平台录取,任何学校不得自行组织招生。

“孩子今年‘小升初’,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提前占个坑?”金牛区学生家长王柠柠(化名)最近发动亲朋好友帮她打探消息,往年这个时候“小升初”的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面谈,提前确定了录取意向,今年却没有一点消息。

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日程表:5月中旬,进行毕业生信息采集;6月下旬,进行民办初中和市直属学校网上报名;7月10日,公布市直属学校和民办初中电脑随机录取结果;7月17日,中心城区公布所属公办初中划片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结果。

以往毕业季到各中学扎堆面谈的“择校热”现象今年不再存在,家长只需要在家等待,做好理性选择。

据了解,目前为止,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安徽、云南、陕西、黑龙江等地都明确出台了2020年小升初升学政策,并正式实施“公民同招”政策。

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都强调了要推进“公民同招”。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条文是《第17条》——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家长持观望态度,做两手准备

“公民同招”政策发布后,家长怎么看,怎么选?记者进行了调查。按照对孩子升学的态度,家长们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观望型、焦虑型和淡定型。

观望型家长占多数。大家都在等各区的招生细则,确定民办落选之后,学生是跟其他只选择公立学校的学生同时参加公立初中摇号(小学则是按学区划片)?还是被统筹,等只填报了公立学校志愿的学生全部确定学位后,在剩下的学位中派位?家长心目中的优质民办学校都是热门学校,报名人数必定会超过招生人数。

如果不用承担更多的风险,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会选择一所民办学校“冲一冲”,但如果面临被统筹,家长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根据成都市教育局的招生日程表,4月30日前,各区会公布细则,对这批学生的去向进行明确。

通过机构提前占坑的计划失败后,兰兰的父母一直在观望。因为兰兰此前做了一些考核、面试的准备,如果有机会到民办学校面谈,她将第一时间带孩子参加。当然,他们也做好了公立学校摇号的心理建设,毕竟对应的学区仍有不少好学校。

“我们希望是划片就近入学。”已经在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小学的学生家长的愿望非常迫切。成都某私立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李然告诉记者,孩子就读的民办幼儿园有同一教育集团举办的小学,当初就是冲着民办小学的学位来的,如果不能直升,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2020年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三十问》中,明确成都市户籍小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小学毕业生可自愿直升民办一贯制学校本校初中部。“幼升小”能否直升?同一教育集团举办的不同法人的小学和中学能否直升?还有待各区进一步明确。

对“小升初”择校抱有很大期望的家长,这段时间则显得有点焦虑。王柠柠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都是通过面谈、特长生等方式,进入了理想的中学,有一大把经验,没想到在自己孩子身上完全用不了。升学王牌一张没有:杯赛、奥赛被叫停,区三好、区优干名额又有限。本想在面谈择校中拼一拼,没想到迎来全部免试入学的通知。

还有一部分家长显得很淡定。锦江区六年级学生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过了焦虑的阶段了,因为是教师,对招生政策更加敏感,很早就听说了“公民同招”的政策,从全国到重点省份,到四川发布“公民同招”指导意见,成都落地只是迟早的事。面对这么多不确定因素,她能做的就是确定一件事,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不管孩子读哪所学校,都需要做好学习能力的铺垫。”

长远看,给学生“减负”,促学校内涵发展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划片学校较满意,或非毕业年级家长认为,“公民同招”能给学生“减负”,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过早竞争对孩子没好处。”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四年级家长罗爱华认为,学生的天赋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小学太多考核,孩子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被否定,身上的优势和特质被忽略。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自我评价中获得自信,有一颗上进心,把学习看作一件有趣的、为了自己成长的事,对于学习的起始阶段非常重要。

锦江区学生家长李先生的孩子马上“幼升小”,小学是单校划片,他考察了孩子对口的小学成都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认为各方面比较满意,虽不是热门名校,但教学质量、师资各方面都有一定口碑。

相对于小学的单校划片,初中采取“多校划片”,孩子既可能读到口碑好的,也可能读到口碑一般的学校。李先生认为,从长远看,如果生源趋于一致之后,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在资源调配上也较为公平,师资、软硬件各方面都跟上之后,现在的弱校可能会逐渐变强。“如果学区内没有所谓的‘弱校’,家长就不会焦虑。”

“或许是一次教育生态的优化。”罗爱华认为,民办学校不能提前选拔优质生源,为了生存必须把学校内涵式发展放在首位,从理念、师资、课程、服务等各方面进行提升;公办学校必须把学区内的家长眼中的弱校提升起来,哪怕只有10%的概率摇到“弱校”,家长也会本能地寻找其他“双保险”;国家政策背后是对人才需求趋势的把握,家长也要改变观念,不能把孩子大量时间都只放在应试上,保护孩子的“学习力”,引导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成为一个自信、上进、有独立见解的人。


编辑/一审: 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