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互助群的观察和思考——成为清醒和坚定的养育者

教育导报网>家教 2020-09-18 17:53

“学校把数学老师换了,换了个普通老师,大家给点意见。”刚刚开学,有家长因为孩子班上换老师着急,自述班级群家长“快崩溃了”。吴云回了句:“淡定,否则可以怎么样?”不像是给答案,更像是话题的开始。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开始的恐惧和无奈,渐渐被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所取代:“试试吧,说不定很好。”还有家长自曝自己小学时班上曾换过7位老师,和不换老师的班级相比,到了初高中总体发展反而更好。

这是一个名为“幸福驻我家”的家长群中的片断。群里的家长遇到问题,会将其分享在群里,以家庭教育问题为主,也包括生活、工作上的思考和感悟。每天,家长们都会对这些问题展开热火朝天的讨论,言语之中,可能就藏着提问家长所需要的解决之道。

现在,“幸福驻我家”群人数已经达到了500人的容量上限。还有120多位在另一个“预备群”,“排队”等着加入这个大家庭。

■ 实习记者 梁童童 记者 胡敏

“简单说来,这就是一个家长互助的平台”

这个交流群是吴云在今年3月创建的。

2007年,大女儿出生,吴云离开呆了13年的销售行业,开始做起了婚姻家庭咨询的工作,到今年为止,已经又过了一个13年。

近些年,吴云带着这些年咨询和养育一双女儿的经验,投身到家庭教育的公益事业中,在四川各地进行了百余场培训和讲座。这个家庭教育交流群的雏形,就产生于一次次讲座之后:吴云在讲座现场建一个群,邀请家长加入,解答家长实践中的困惑。

如果家庭教育理念是一簇火苗,需要不断地添柴进去,火焰才会一直燃烧。建立一个交流群,家长们在里面相互讨论、相互督促,在吴云看来,就是不断“添柴”的过程。

年初,受疫情影响,吴云不得不暂停了一切线下活动,于是,一个专门交流家庭教育的微信群便诞生了。

“简单说来,这就是一个家长互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就各自遇到的困惑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此外,群内每周末有一次亲子关系方面的专题课,由专家进行讲授。随着疫情风险逐渐降低,吴云每周还会组织一次线下活动,群成员可以带上家人、孩子一同参加。

群内的家长,有的与吴云面对面咨询过,有的通过线上线下讲座或者口口相传对吴云有一定了解。因此,群里的声音“南腔北调”,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要说共同点,第一,都是为人父母;第二,被吴云的育儿理念所吸引。

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这是吴云养育孩子的初心,也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带给其他家长的信念。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都有其特殊之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需要具体的分析。然而,吴云认为,无论个体情况再怎么特殊,大方向可以明确,那就是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围绕一个话题,群里讨论的趋势再怎样变化,最终的价值指向都是这一点。这也是吴云在建群之前思考过的问题:作为创建者,自己在这个群里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答案就是,一个理念的引领者,而非某些具体问题的权威。建这个群,就相当于竖起一面旗帜,吴云就是那个举旗杆的人。

“你进来了,说明至少在大方向上,你是认可这个旗帜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下去,在不断的讨论和调整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吴云说。如果说这个群有什么纲领的话,就是六篇文章:吴云自己写的《我爱的就是你》,海灵格的《我允许》,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讲人生哲学的《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以及《父母规》和家庭公约“双五一好”。每个入群的家长都会收到这六篇文章,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有他的人生,家长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就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的这句话,解释了这个交流群如何起作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是家长喜爱的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不要溺爱孩子”,家长张慧记在心里,当她4岁的孩子不能流利地从1数到10,她就天天打孩子,孩子的状态却越来越糟糕,张慧非常困惑。

她问吴云:“李玫瑾教授说‘不溺爱孩子’,你怎么看?”吴云回答:“说得对,关键看怎么用。”张慧讲了因为数数打孩子的事。吴云发现,再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在实践中完全“走样”。他在群里发起讨论:如果孩子作业不会做,你打孩子吗?

现代社会的家长,能够从书籍、节目、社交软件、公众号中获取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或者理念。道理都懂,但是一种观念从理论到落地,这中间对于家长来说,都是空白。

而家教交流群,就在这个空间中起作用。吴云觉得,这是家长们要共同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如果孩子因为学习不够优异,从小被父母打骂、嫌弃,造成了隐性的心理伤害,那么,他们长大后悲观、厌世,或者攻击性强,可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诗人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让许多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应尊重、并相信孩子的选择。但对于肩负引导者责任的父母,把握好“引导”与“强迫”之间的界限,却并非易事。

李英就是这样一位妈妈。上初中的儿子爱上了打游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非但没有效果,还使他越发地厌学,甚至想要退学去做电竞。李英没有办法,带着儿子来找吴云,希望吴云能够劝儿子打消这个念头。

吴云非但没有劝孩子学习,听孩子讲了他的想法之后,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劝李英支持儿子的决定。结果,李英被说服了。

“在许多家长,包括孩子的眼里,打电竞跟打游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呢?电竞也是竞技,训练很苦的。”吴云认为,孩子有想法是好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于是,李英为儿子办了休学,儿子如愿以偿地开始了电竞培训。几个月之后,儿子认清现实放弃了电竞,主动回到学校,从初一开始读起。

这一次,李英不再像之前那样,把儿子的学习盯得死死的;她听取了群里家长们的建议,学会关注自己,开始学习古筝、练习瑜伽。她与群里家长们的交流,更多地变成了如何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而非怎样去“管教”孩子。“我报了古筝5级,请大家监督我!”最近李英在群里分享近况。李英惊讶地发现,重回课堂之后,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十分用功,根本不需要自己和丈夫的督促。

守住初心,坚定目标,就不会随风飘摇

“孩子刚出生时,你看着他,想的是什么?是‘我一定要让他考清华’,还是‘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吴云说着,笑了起来。

让两个女儿拥有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就是吴云选择成为一位父亲的初心。加入交流群的家长,都认可这份初心,也愿意将其变成自己最基本的育儿理念。

吴云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项长线工程,父母是教育的总承包商,老师或者其他养育者则是分包商,家长要学会和他们良性互动。

比如,有的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大部分家长会把错误圈出,让孩子改正。但是在吴云看来,与其采用这种方式,不如教孩子学会自己检查,或者家长们只是告诉孩子有几个错处,让孩子自己找出、修改。相比之下,这样的方式更能锻炼能力,虽然效率可能要差一点。

“作为总承包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吴云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家长们都能成为内心坚定、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守住自己的初心。

家长刘梅,不仅要“应付”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还要承受与母亲之间糟糕的关系带来的压力。母亲不认可刘梅教养孩子的方式,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留情面地指责她,话语中“夹枪带棒”,家里的氛围常常十分紧张,也影响到了儿子的情绪状态。

刘梅在群里向大家倾诉自己的烦恼,家长们劝她,先处理好与母亲的关系,孩子的状态就会好转。吴云则从沟通技巧的方面给刘梅出了主意,可以先说:“妈妈辛苦了,现在还在为我操心。”温和地肯定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再坚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父母按照他们熟悉的方式来爱我们、爱孩子,应该被尊重和接纳。”吴云认真地说,“你肯定了父母,他们也才会放下成见,尝试跟着你走。孩子也是一样。一个人首先要接纳爱,才能有给予爱的能力。”2016年,吴云一家获得了四川省妇联评选的“最美家庭”。他的幸福之道,就在于尊重家里每一个人的需求。

在婚姻家庭咨询这行干了13年,吴云见过了各式各样的亲子关系,有孩子上了名校,却承受不了压力选择轻生;有的成家之后把双亲“拉黑”;有的毕业之后,才告诉父母自己欠了100多万元的校园贷……他认为,接纳爱、给予爱的能力,是对人的成长最重要的东西。从培养健康、快乐孩子的初心出发,家庭教育的核心,或者说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在吴云看来,爱的能力,就是孩子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大半年来,群里小学家长最焦虑的是作业;中学家长最焦虑的是青春期逆反,所有家长都会面临情绪控制的难题。这时,家长们会互相提醒,再读一读《我允许》等六篇诗文。“知道起点,也知道目标在哪儿,就不会随风飘摇,被社会集体焦虑牵着走。”吴云说。

(本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编辑/一审: 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