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
《教育导报》讯(记者 葛仁鑫 摄影报道)“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四个同样的字眼,经过不同的排序产生两种不同的含义,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是思政课程,其他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课程中的相关资源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被称为“课程思政”。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结合自身特色,突破专业壁垒打造“课程思政”体系,同时发挥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为思政理论“疏通筋骨”,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精彩。
突破专业壁垒,走向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于2014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
西南医科大学去年11月正式启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为什么要做“课程思政”?首先还得从学校自身的特点说起。
“在我们这样一所医科大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较大。”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晓利坦言,“但是马院教师不惧压力,不畏挑战,积极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增强讲好思政课的责任意识,主动增强‘立德树人’的动力和合力,最终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表面看来,思政教育似乎游离于医学专业外,但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终究还是一门“人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种关照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更应该渗透到这些未来的医护工作者的学习中。”黄晓利谈到。
结合实际,西南医科大学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增设了“医德塑造”“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等特色专题,针对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又重新设计了“医患关系的法律支持”“侵犯知情同意权法律责任的构成及承担”等个性化专题教学,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医德修养与法律知识储备。
学校2018级卓越医师班的学生佘雨诚对医德塑造的内容印象很深,“以后我也会成为一名医生,思修课上提到的那些有关医德的案例,让我真切体会到成为医生的第一步就是拥有医德。”
在思政课程联系专业内容的基础上,西南医科大学利用“课程思政”的思维进一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连接。
自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陆续选派优秀思政教师到其他院系开展研讨活动,一同寻找各个专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研室主任赵微今年3月去公共卫生学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该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的老师一碰头,发现可以结合的点其实挺多,“找到结合点后,这些专业课老师就可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融入思政要素,讲课的时候随口一提,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首批创建了4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而随着探索的深入,学校还将把更多专业课程纳入“课程思政”体系。
突破课程壁垒,教“活”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让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但同时也存在思政理论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而思政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因此,它仍是西南医科大学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不过于迁就他们而导致专业性缺失呢?西南医科大学的思政教师们各出奇招。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杨华强在课堂上用起发弹幕的小程序,学生们可以编辑问题,文字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有些性格内向,不敢直接提问的同学,在弹幕里提问毫无心理障碍,还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解答,大家都很喜欢。”2018级医学影像学(3)班的孙琦钰说道。
思政课上学生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而互动话题有吸引力,对学生“胃口”,“马原”教师王馨对此有自己的一套。
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话题,王馨的讲授从“自黑”开始。“我原本不叫王馨,但是算命先生说我命里缺木,改名叫王馨了。” 话一出,教室里闹开了锅:“教马克思主义的老师还信算命?”
王馨立即敲敲黑板,话题一转:“大家觉得算命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学生们齐刷刷地看过去,才知道中了老师的“套路”,王馨便正式开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章节。
凭借着生动的教学方式,西南医科大学不少思政老师成为学校的“网红”,思政课再也不是“水课”了。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西南医科大学突破课程壁垒,将思政课延展到各种实践当中。
王虹教授的“马原”课,课内课外都离不开实践,既有“课前10分钟正能量”用于学生辩论、演讲等,也有各种社会调研把课堂搬动田间地头。“通过实践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也让他们学会用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
2018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中心”,统筹安排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中心既利用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学校校史馆、中医文化展览馆、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也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西南医科大学打造的“课程思政”体系使得学校的思政教育从原来的“单兵作战、独立经营”升级为“抱团取暖、连片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是思政教师。同时,针对思政本身具有的专业性,西南医科大学仍然守好思政课程的责任田,用更加生动的授课方式和多样的实践形式,把书本上的死板理论教“活”。
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推进,西南医科大学双管齐下推进思政教育,为培养“德才并进”的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