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曾口中学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教育导报》讯(王佳彬)为进一步关爱残障学生,让他们拥有健康向上、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保障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适龄残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巴中市巴州区曾口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把知识和关爱送到残障学生家里,让特殊群体孩子也能享受教育。
11月17日,曾口中学7名教师在副校长伏国奇带领下,带着书本、学习用具和食品,驱车前往残障学生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老师,玲玲三天两头念叨学画画,我跟她爷爷又不会……”一下车,玲玲奶奶便握住伏国奇的手,眼里泛着泪花,激动地说。原来,玲玲因先天智力发育不全,15岁的她只有正常孩子7岁的智力,无法正常随班就读。2021年9月,玲玲在曾口中学报名后,学校教务处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随即组织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今年已经是为玲玲“送教上门”的第三个年头。
经过多次接触,送教老师发现玲玲对画画感兴趣,于是为玲玲送来了水彩笔、绘画本等。每次“送教上门”,玲玲都会拿出自己的作品向老师展示,如同孩童炫耀糖果般开心。当天上完美术课后,玲玲画了一颗爱心,拿着画开心地冲着老师笑了起来。当天授课结束后,送教老师还与玲玲的家长交流,了解玲玲目前的身体状况,为家长今后如何教育孩子给予科学的指导。
目前,曾口中学有15名残障学生,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9人在学校随班就读,余下6人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保障其受教育权。“每年9月1日开学前,学校会提前与村委会、周边小学联系,摸排残障学生名单,掌握基本信息,如家庭情况、残疾类型等,然后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讲清入学要求、国家帮扶政策等,为学生注册学籍,做好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衔接。”曾口中学教务副主任郭鹏举说,学校“送教上门”活动每个月开展两次,每次两三个小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念书、写字、画画,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关心和陪伴。同时,送教活动也把温暖送进了残障学生家庭,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学生奇奇先天性基因不良,双腿肌无力,无法行走,属多重残疾,于2022年9月1日到曾口中学报到并取得学籍。送教一年多来,送教老师根据奇奇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培养兴趣入手,通过有趣的故事、简单的数字,让奇奇爱上学习。目前,奇奇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能完整写出数字1到100。
“适龄残障学生同样拥有受教育权,在多年的‘送教上门’活动中,我们发现残障学生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为圆满做好‘送教上门’工作,我们先详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科任老师,为智力障碍学生上体育、美术课,为肢体残疾学生上文化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伏国奇说,在以后的“送教上门”活动中,将更多地安排音、体、美科任教师,多带一些书本、球拍、画本等体育、学习用具,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第一次“送教上门”时,送教老师还会对学生的残疾证拍照、登记学生社保卡号,便于学校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为残障学生发放助学金。此外,残障学生还能享受到来自学校的额外补助,学校对口联系的慈善基金会的救助措施也会向残障学生倾斜。
“‘送教上门’是针对特殊孩子教育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温暖的关心关爱。”伏国奇说,“送教上门”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曾口中学全体教师将继续探索,不遗余力地为残障学生送去更多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