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好习惯如何养成?习惯养成教育学术研讨暨成果展示活动举行

教育导报网>教研 2024-04-22 16:57

《教育导报》讯(陈志敏)“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既是积久养成的外显行为方式,也是内隐的品行表现和思维特征。良好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路径。4月19日,为展示、交流我省中小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川省教育学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会,在四川天府新区第六小学举行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学术研讨暨成果展示活动。

24422103652432

此次活动聚焦“立规养行、启智润心”这一主题。天府六小向参会者展示了各年级、各学科的修身班会课和学科课堂。主会场展示的是一节五年级的修身班会课和一节《小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思维课。课后,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教师孙晓晖,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徐文基分别对课堂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上,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徐卫、南部县教研室教研员周娇、泸县第二中学副校长陈明强、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中学校长刘应琼、泸州市梓潼路学校副校长胡朝霞、绵竹市示范幼儿园园长叶亮、资阳市雁江区马鞍学校校长宾亚君、天府六小副校长钟敏等作了交流发言,分别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中小学及幼儿园不同阶段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及案例分享。

交流发言结束后,四川省教育学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会理事长曾宁波进行了专家点评。他从个人文化修养、人的社会性发展、个人成长角度阐述了习惯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指出习惯既是积久养成的外显行为方式,还是内隐的品行表现和思维特征。塑造好习惯,才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曾宁波介绍,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观察学习的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等。其中,行为主义者主张,一切行为的产生与改变都是源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而在刺激与反应联结之际,个体学习到的是习惯。按照观察学习的理论,习惯是习得的;习惯的获得也要经历“注意——保持——复现——动机”4个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重新学习可以改变不良习惯。具身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简言之,就是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

曾宁波提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课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需要重视培育哪些习惯;人工智能视野下需要培育的重要习惯;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需要培育的习惯;生态视野下的习惯养成教育;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习惯养成教育、基于脑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等。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远东为研讨会致辞,他表示,2024年是天府新区获批成立的十周年,新区教育系统以共享理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未来三年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施工图”,打好“抓项目、强改革、提质量、树品牌”组合拳,争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动育人水平和教育生态迈向高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为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学校以此为契机,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抓实儿童好习惯培养,力求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吉文昌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学生习惯养成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规划与自我监控,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自理自立,热爱劳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健全人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等。可见,习惯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德育的事,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活动都必须认真对待,切实落实好的工作。

天府六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晓蓉表示,自2019年建校以来,天府六小在“童心教育”思想下,坚持构建包括基于习惯培养的“童心德育”、基于思维习惯培养的“童心课堂”、助力师生家长共成长的“童梦园·同心圆课程”三维一体的“童心学堂”育人体系,努力让儿童在被尊重、被激励、被唤醒的育人文化中养成良好习惯,以期自主、自觉地成长为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己,奠基他们未来幸福人生和富强中国的建设。

编辑/一审: 夏应霞 二审: 倪秀 三审: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