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平:一路追光 一路成长

教育导报网>人物>教师风采 2024-09-02 10:56

儿时,父亲常常背着她去上课,一盏从未熄灭过的油灯、一摞摞写满批注的作业、一批批天真烂漫的学生,既消磨了父亲的青春岁月,也伴随了她的整个童年。那时候,她眼里的父亲很特别,总感觉有一束光照着父亲。长大后,她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教鞭,梦想也有一束光照亮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绽放自己的芳华。她,就是通江县实验中学教师何璐平。

thumb_6323d40e-d172-4d99-9d7c-4560bc1eb51d.jpg

“拜师”学艺:随堂听课学技能

2011年9月,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的何璐平刚入职,学校就通知她参加校级赛课。这个突然袭击,让她感受到了压力。“尽管大学期间经历过无数次试讲,但真实课堂仍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虽是“赶鸭子上架”,她还是沉着迎战,结果得了个“安慰奖”。那时候,何璐平暗下决心,再赛课一定要拿一等奖。她从同事那里得知,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中有位“传奇”人物——张淼老师,上课富有激情,不仅学生喜欢,同行也赞许。“如果能成为张老师的徒弟该多好!”何璐平想。通过学校安排的“青蓝结对”,她如愿成了张淼的徒弟。可是,张淼觉得现在的年轻老师不爱学习、不爱交流,劝她去拜别人为师。

如何才能获得张淼的认可?深思熟虑后,何璐平悄悄誊抄了张淼的课表,搬张凳子、猫着腰在教室后面偷偷听课。她发现张淼并不反对她随堂听课,之后,只要自己不上课,就光明正大地到张淼课堂上做“学生”。

通过听课,何璐平发现:“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就是不一样,不仅可以深入浅出,还能抓一个点把知识讲得那么生动、易懂。”张淼也被她的好学精神打动,每一堂课后,都主动和何璐平交流。再后来,何璐平的课堂上也出现了张淼的身影,一起讨论如何上好一堂课。

就这样,何璐平坚持了3年,听课记录和教学反思堆起了厚厚的一沓。

再遇名师:“立志像她一样”

3年后,通江县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何璐平主动报名,最终斩获初中语文组“全能一等奖”“课件制作一等奖”和“说课一等奖”。“领奖的那一刻,我内心万分激动,终于不负3年前的承诺。”

就在这次比赛上,来自通江中学的评委宋国莉一直用微笑和眼神鼓励紧张的她,“看到何璐平,就像看到了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我。”

2015年国培计划到成都的置换培训期间,何璐平又遇到了宋国莉,而且在讲座现场成了同桌。

当时的宋国莉有点坐立不安。何璐平一问,才知宋国莉出发前手就被烫伤,但她坚持参加培训,认真听课、记笔记,从未缺过一堂课。“璐平,我们山区老师出来培训的机会少,一定要认真学习,给我们的学生带回新的理念!”何璐平被宋国莉教育情怀深深折服,立志一定要成长为像她那样的省级名师。

集中受训后,她们到了成都七中跟岗学习。“宋老师,他们要我要上一堂公开课《观沧海》。”“七中的孩子知识很丰富,给他们上课,我没底气!”“要相信自己,七中的孩子优秀,但你也有优秀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突破!”好几个晚上,身体不好、本该早睡的宋国莉一直在寝室陪着何璐平,反复沟通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惊喜的是,上完课,七中老师给了何璐平一致好评。

两年培训结束,何璐平作为初中语文团队的种子教师,又承担起送教下乡任务。“她并没有把送教当负担,非说是她难得的磨练舞台,硬要逼出自己的成长内驱力。”带队的宋国莉说,看到何璐平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2023年,何璐平成为了县级语文骨干教师,在宋国莉的鼓励下,她申请成立了“何璐平县级名师工作室”。

成为名师:带领更多人前行

工作室成立了,何璐平内心却充满彷徨、担心,“我的经验、阅历都没有宋国莉老师丰富,要是没有成员申请参加咋办?”令她意外的是,不但有13个成员、30位学员加入,还成为了全县人数最多的工作室,分布在农村11所学校。

“成立工作室,就是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能走在一起,抱团发展,并在同行中发挥出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作为领衔人的何璐平,带领成员送教下乡成为常态。“每次活动我都安排2位老师上公开课。课前,都会先听她们的想法,然后说我的建议,再让她们去试讲,反反复复交流,让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历练自己,积累经验。”

thumb_572e036f-c2b7-4623-a08b-31a6194bb04d.jpg

最令何璐平难忘和感动的是,今年4月23日举行的“七年级作文序列教学”活动,已怀孕四个月的成员张训美,不顾大家劝阻,转了两次车从泥溪初级中学赶到至诚中学参加活动。“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真的想听听!”活动后,她告诉大家,“真是不虚此行,三堂课和讲座让她知道了在以后作文课中该怎样教学。”

“一年来,工作室开展了6次研修活动,4位老师上县级公开课,2位老师上市级公开课。吴俊、陈领在县级赛课中获得了特等奖、一等奖,杨俊的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回首过往,何璐平才发现,儿时看到的那束光正是父亲,后来的一束束光是张淼、是宋国莉……他们汇聚在一起,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她希望这一束束光能迅速飘进工作室同事的窗沿,和她一样,变成很多束光,照亮乡村教育的天空。

编辑/一审: 郭路路 二审: 杜蕾 三审: 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