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次“弘扬教育家精神活动周”系列活动举行
《教育导报》讯(记者 张玥)3月24日至30日,四川省首次“弘扬教育家精神活动周”系列活动举行。活动旨在深化《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实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助推县域高中振兴等。
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执行办公室指导,省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邻水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主办,组织全省12个国家级和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携手110余名教育专家,以工作室为核心,联动142个工作站与670余所学校,吸引川渝地区3万余名教师参与。
本次系列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24日至26日为“学习宣传”阶段,各学校和工作室自主组织“书记校长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好课”等活动,助力薄弱校教师提升素养;27日至28日为“集中研修”阶段,各工作室成员赶赴邻水,开展联合研修、实地帮扶、教学诊断、送课送培等帮扶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落地;29日至30日为“总结反思”阶段,各学校和工作室各自梳理经验、剖析问题,加强通力合作。
在“集中研修”阶段,学前至高中全学段的30余名省级名师名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在邻水县8所学校开展14节名师示范课,举办跨学段联合教研活动。学前教育组专家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与邻水二幼开展深入研讨,专家指出课程架构要考虑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要分析课程的基本构成,要基于园所、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本地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拓展课程。
义务教育组专家在送课送教中紧扣教学目标,指出要充分利用AI赋能课堂,有效把握住课堂教学中闪动亮点,用语言艺术、文化涵养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体会心境,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中教育组专家紧盯县域高中振兴行动,围绕校园文化、教师成长话题组织2场研讨,指导高中持续关注学校课堂教学的“生本化”研究,改变“讲会”的教学模式,建构学生“学会”教学理念,重点推进的“活力课堂”。
本次活动还邀请高校专家作专题报告和工作指导。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罗容海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做深度解读;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罗哲深刻剖析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据悉,选择邻水县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活动周”系列活动的首站与其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有着紧密关联。邻水县作为川东革命老区,在面临新高考改革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双重挑战”时遇到了“后劲不足”“发展乏力”等问题。本次系列活动将助力邻水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未来,省教师发展中心将联动甘孜等多地,构建覆盖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的教育协同网络,将区域试点经验转化为全域实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以“一校一策”精准帮扶、“跨区资源池”共享共建等创新举措,引导更多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深刻领悟并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省建设筑牢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