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棕北中学:智能手写板接入AI大模型,“AI+教育”推动精准教学
《教育导报》记者 钟兴茂
“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垂直起跳,会掉在原位还是后面?”近日,在成都市棕北中学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杨毅通过智能手写板教师端,看见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后面”或“不确定”。于是,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快速生成一个关于此案例的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惯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并没有变,但智能技术让老师更快、更精准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寻求更佳的解决之法。”杨毅说。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成都市棕北中学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引入课堂,开启了建设“智慧课堂、数智校园、未来学校”的探索。2022年,学校引入的智能手写板无感采集师生课堂中的提问、反馈情况,并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分析。“去年,我校手写板接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等方面有了更好的表现。”棕北中学副校长张家明说。
尝到了智能手写板在课堂教学带来的“甜头”,2022年,棕北中学针对刚入学学生英语学科基础差异较大、口语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又率先配备了英语智能听说系统。每位学生一个“小话筒”,英语朗读时的声音大小、语调语法情况都能收录、反馈。英语教师刘庆媛说:“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都有真实过程记录,学生听到自己朗读得越来越好,兴趣更浓,自信更强,课堂氛围更加热烈。学生的短板也一目了然,课后学生的自我优化和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就更精准了。”
智能手写板和英语听说系统只是棕北中学为师生提供的两个赋能工具。近年来,学校借助武侯区“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区”的良好发展背景,还引进了智慧学习平台、智能作业平台、AI课堂观察系统等。今年,棕北中学入选成都市首批“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学校党总支书记丁世明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过去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某些教学场景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我们对常态化、普遍化应用好人工智能教学更充满期待。”
对此,棕北中学制订了“人工智能+教学”试点三年规划。第一年,进一步升级硬件和软件平台的部署、开展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培训,全学科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第二年,完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深化人工智能在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凝练人工智能教学经验并积极推广;第三年,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校本化、系统化的棕北数智教学新生态。
分管此项工作的张家明表示,三年规划的着力点始终聚焦课堂教与学,一方面学校将不断提升教师的AI运用能力和数智实践素养,助力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由“经验型”向“数智型”“研究型”“创新型”转变,提高教学质效;另一方面,学校将开设人工智能普及性课程,深化编程和人工智能等项目式学习实践,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创新与学习能力提升,实现棕北学子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和多元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