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师为山村孩子筑梦续航
《教育导报》讯(记者 刘磊)今年6月,彝族女孩杨阿姐以671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雷波中学,但未来3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却让她犯了愁:母亲早在2014年因病去世;年迈的父亲常年病痛缠身,早已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里开销全靠在电子厂务工的哥哥勉强维持……
正当杨阿姐一家一筹莫展时,教育厅派驻雷波县永盛镇岭岗村第一书记王莅来到了她家。
原来,自去年7月到岗后,王莅就非常关注村里读书的家庭和学生。在一次日常入户走访中,他了解到了杨阿姐的家庭情况,虽然政府已将她家纳入监测帮扶,但现有的措施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无法保障她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
王莅决定做点什么。利用回成都探亲的时间,他一家又一家叩开了企业的门,详细介绍村里的实际情况,讲述杨阿姐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梦想的艰辛。终于,他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一家爱心企业,企业负责人当即表示愿意伸出援手,资助杨阿姐高中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6万余元。这次家访,王莅便第一时间带来了好消息。
“能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学生继续学业,将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来驻村帮扶的选择就值得!”王莅说。曾经从事过10年教师职业的他,对山区孩子们的教育十分上心。
入户走访中,他揪心地发现村里不少孩子深陷学习困境。家长们因文化水平所限,面对孩子的学习难题,常常束手无策,致使孩子们常常因完成不了作业备受挫折、继而产生厌学情绪。
王莅决定,在驻村工作之余,“重操旧业”,做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学习“养料”,他四处收集各类学习资料,教材、练习册、课外读物满满当当。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他精心定制辅导计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只为让辅导工作精准命中“靶心”。
5年级学生晓轩,曾经面对基础图形认知这只“拦路虎”无从着手,王莅巧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基础图形紧密相连,深入浅出地讲解图形概念与性质。
在辅导作业之外,王莅还用心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传授科学学习方法。他耐心教导孩子们如何合理规划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最大价值;如何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朝着知识目标迈进;如何做好预习和复习,夯实知识根基;如何在课堂上精准记录笔记,留住知识的精华……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焕然一新,曾经的“怕学”逐渐被浓厚的兴趣取代。
王莅的教育帮扶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誉与认可。今年5月,他还联系派员单位一次性捐赠了2万元生活费,帮助村里家境困难的4名高中生继续完成学业。
“教育帮扶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从点滴开始,长期坚持,终会有成效。”王莅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做好山区学生的家庭教师,并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掌握孩子们在校学习动态,制订更科学的辅导策略,帮助孩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