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这支科研队伍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导报》讯(记者 钟兴茂)近日,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公布,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获此殊荣。这是一支与学校同龄,有着70余年厚重积淀的团队,他们围绕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深耕非金属矿战略资源地,在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钙华是有生命的,它的美来自上亿年的积淀,同时也极其脆弱,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会加速钙华景观的溶蚀、黑化和沙化等反复性等退化现象。”团队负责人董发勤告诉记者,团队一直致力于高寒钙华生物沉积机理和退化保育方面的研究。2017年“8·8”九寨沟地震之后,团队参与了九寨沟震损钙华点以及黄龙钙华点的保护修复工作,为震后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世界范例。在众多科研成果基础上,西南科大牵头组建了世界钙华联盟,成立了钙华展览馆,引领着世界钙华研究和文旅建设新方向。
同时,在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业废物资源化、战略资源开发与矿山修复等方面,“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团队近5年来,还承担着47个国家项目,掌握了“复杂含铀废水深度净化及资源回用关键技术”“世界自然遗产地钙华演化规律与震后主景区生态修复保育技术”“铀、镉污染的生态评价及生物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战略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的化学调控机制”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科技力量。
在致力科研攻关的同时,团队还支撑着地质、矿物、环境、材料等交叉学科的建设与融合发展,产生了新的学科方向、新型课程,促进了学科专业改造升级。
在育人过程中,“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团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把“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在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学科专业认知与能力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近10年来,学校环境资源类毕业生,扎根西部的达到80%。